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0:44:47  浏览:87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93号


  《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已经2005年9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张中伟

二○○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追究行政过错责任,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及其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适用本办法。

  企业、事业、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以委任、派遣等形式任命的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故意、过失而不履行、未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办法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四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过错有权投诉、举报。

第二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范围

  第六条 制定和发布规章、规范性文件、决定和命令、计划和规划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超越权限制定和发布的;

  (二)违反规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

  (三)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四)在规范性文件中设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的;

  (五)规范性文件未按有关规定备案的;

  (六)其他违反规定制定和发布行政文件的。

  第七条 实施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依法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二)不依法组织听证的;

  (三)不依法履行告知义务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的;

  (五)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举报、控告、投诉和申诉以及下级机关的请示不答复或者不及时答复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八条 实施行政许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擅自设立行政许可项目或者实施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的;

  (三)在行政许可法定条件之外,附加有偿咨询、培训、购物、指定中介服务的;

  (四)无法律、行政法规依据,将资格、资质认证作为企业注册登记前置条件的;

  (五)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准予行政许可的;

  (六)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七)超越职权作出行政许可的;

  (八)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

  (九)不按照法定项目、方式和标准收费的;

  (十)截留、挪用、私分、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

  (十一)行政许可相对人丧失取得行政许可条件,不及时撤销行政许可的;

  (十二)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许可的。

  实施批准、核准、登记、认证、检验、检测、检疫、审核、年检等行政行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实施行政征收、征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不按法定范围实施征收、征用的;

  (二)擅自增减征收、征用项目或者改变征收、征用标准的;

  (三)依法应征收而不征收的;

  (四)不使用专用票据等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行为的;

  (五)隐瞒、截留、坐支、私分、挪用征收、征用款物的;

  (六)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征收、征用的。

  第十条 实施行政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检查的;

  (二)超越法定权限、范围实施检查的;

  (三)不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实施行政执法检查的;

  (四)对同一行政管理相对人同一事项重复进行日常检查的;

  (五)违法扣押财物的;

  (六)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不依法制止和纠正或者不移交有关机关处理的;

  (七)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检查的。

  第十一条 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不按照法定处罚种类、幅度和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的;

  (四)对应当予以处罚的违法行为不处罚的;

  (五)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

  (六)违反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的有关规定的;

  (七)不开据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

  (八)使用、丢失、损毁扣押的财物的;

  (九)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

  (十)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十二条 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依法应当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而不实施的;

  (三)有体罚、虐待、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行为的;

  (四)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第十三条 实施行政复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按照规定受理、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

  (三)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

  (四)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

  (五)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复议的。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不及时传达执行上级机关的决定、要求,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的;

  (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作出错误决策的;

  (四)应当经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少数人违反规定或者个人擅自决定的;

  (五)因失职、渎职造成管辖范围内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

  (六)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的;

  (七)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违法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八)利用职权进行打击、报复、陷害的;

  (九)弄虚作假,误导、欺骗上级和公众的;

  (十)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的;

  (十一)不履行对社会、法人、公民公开承诺的;

  (十二)其他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

第三章 行政过错责任的处理

  第十五条 追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由所在行政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干部管理权限依法调查和处理。

  第十六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种类:

  (一)责令作出检查;

  (二)暂扣、吊销行政执法证件;

  (三)通报批评;

  (四)限期调离工作岗位;

  (五)责令辞职;

  (六)辞退、解聘。

  行政过错行为构成违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行政过错责任者分为直接责任者、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

  (一)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未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

  (二)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未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

  (三)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未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人员。

  第十八条 对负有直接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并可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吊销行政执法证件、通报批评、限期调离工作岗位处理;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解聘。

  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并可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吊销行政执法证件、通报批评处理;情节严重的,限期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职。

  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暂扣或者吊销行政执法证件、通报批评处理;情节严重的,限期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职。

  对行政过错责任者,可同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两人以上故意或者过失,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按个人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行政过错责任行为的;

  (二)干扰、阻挠行政过错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信访人、证人及其他人员的;

  (四)行政过错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不良后果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理:

  (一)过错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未发生不良影响或者不良后果的;

  (二)主动纠正或者挽回损失的;

  (三)有效阻止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

  (四)主动退出违规违纪违法所得的;

  (五)有立功表现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具体行政行为人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执行公务时,对上级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提出改正或者撤销意见后,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执行公务的人员不承担责任,但是执行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出现意外情况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发生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第四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程序

  第二十二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提起: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控告、检举、投诉的;

  (二)法定监督机关、上级机关要求或者建议调查处理的;

  (三)本机关组织的清理、检查中发现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过错行为,可以向该工作人员所在行政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机关控告、检举、投诉。

  受理控告、检举、投诉的机关和部门在收到控告、检举、投诉事项后,应当予以登记。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控告、检举、投诉后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不受理的理由。

  受理机关应对信访人予以保密,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控告、检举、投诉的单位或者人员。因泄密使信访人遭到打击报复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行政过错行为的调查审结应当在30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在处理决定作出后的5日内,有关机关和部门应当依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将处理决定抄送行政监察机关、公务员主管部门;对实名控告人、检举人和投诉人,应当向其告知处理结果。

  第二十五条  因行政过错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应以予补偿,如涉及赔偿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并追究过错责任人的相应经济责任。

第五章 申诉控告

  第二十六条 被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工作人员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申诉和控告。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行政处理之日起30日内直接提出申诉。其中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

  第二十八条 受理复核的原处理机关或者受理申诉的行政机关审核后,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下列决定:

  (一)原处理决定正确的,维持原处理决定;

  (二)原处理决定所列事实不存在的,撤销原处理决定或者建议原处理机关撤销原处理决定;

  (三)原处理决定所列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或者违反规定程序的,建议原处理机关重新审理;

  (四)原处理决定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处理显失公正的,直接变更原处理决定或者建议原处理机关予以变更。

  不得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出复核或者申诉而加重处理。

  第二十九条 行政机关在接到复核申请书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受理申诉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对案情复杂的,经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

  在复核和申诉期限内,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三十条 复核机关或者申诉机关应当将复核或者申诉的书面决定送达当事人和所在的机关。所在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将有关处理决定书存入被处理人的个人档案。

  第三十一条 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处理错误的,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或者部门应当及时纠正;造成名誉损失的,应当在公布处理决定的范围内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补偿或者赔偿。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沧州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政府


沧州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

沧政发[2005]19号 2005年5月19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家、省、市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信用担保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以下简称“担保资金”)由市财政纳入年度预算专项安排,专项专用。该项资金在财政设立专项账户,由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共同管理。
第二条 担保资金要按照“激励、支持、引导”的原则,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市本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资本金的适当注入;
(二)对建立初期的信用担保机构适当资助、扶持;
(三)对绩效突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奖励;
(四)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代偿损失的适当补偿;
(五)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及监管机构的网络建设经费。
第三条 各县(市、区)要参照国家、省、市的做法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
第四条 担保资金的使用。
(一)对创办初期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由担保机构向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提出申请,并提交营业执照、机构章程、验资报告及与合作银行协议等材料(复印件),由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进行审核。
(二)对绩效突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奖励,由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组织人员按细则进行考评。
(三)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代偿损失的补偿参照省财政厅《河北省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代偿损失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四)担保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共同组织实施。
第五条 经批准使用的担保资金,由市财政局及时拨付,其拨付方式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担保资金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执行,有效安排和使用担保资金。
第七条 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严格执行《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试行办法》,按期向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提交财务会计报告和担保业务统计报告。
第八条 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局和县(市、区)财政部门、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对担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发挥应有效益。一经发现骗取、截留、挪用等违规违纪问题,除由市财政收回资金外,情节严重的,监察、司法部门还要依照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中小企业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玉溪市限额以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政府


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告(第7号)

云府登71号



  现公布《玉溪市限额以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
二OO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

玉溪市限额以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

第一章总则

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限额以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 限额以下建设工程是指市级(含红塔区)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以下,县级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项目。

第三条 利用国家、省、市、县区政府财政性资金、国债资金及国际组织、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等投资建设的工程(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农田基本建设、土地开发、教育文化卫生设施等),以及市、县区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的限额以下工程(以下统称为“建设工程”),适用本办法。


第二章 预选承包商制度


第四条 为了便于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限额以下建设工程实行预选承包商制度。建设单位应当从预选承包商中选择投标人或承包人。

第五条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成立市和县区预选承包商资格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由建设、发改、水利、交通、监察、审计等部门领导及专家组成,市、县区政府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副县区长担任委员会主任,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县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

第六条 委员会应当根据本级工程建设实际,制定预选承包商资格审查条件及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
资格审查条件一般包括企业的资质、财务状况、质量保证体系、年产值、年纳税金额、信用记录等内容。

第七条 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每年一次定期受理承包商申请,集中组织资格审查,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确定预选承包商名录,并在《玉溪市人民政府公报》和玉溪网上发布。
符合条件的承包商均应纳入预选承包商名录。

第八条 实行预选承包商动态考核管理制度。对中标后降低工程质量标准、拖延工期或发生重大工程质量或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选承包商,委员会应当给予警告或暂停其承接建设工程,情节严重的,清除出预选承包商名录;对有行贿、串通投标、转包、挂靠等严重违法行为的预选承包商,委员会应当将其清除出预选承包商名录。被清除的承包商,委员会三年内不得受理其重新加入预选承包商名录的申请。
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每项工程竣工后向委员会提交该工程所有承包商的履约表现评价报告,作为对预选承包商动态考核的依据。


第三章 招标投标


第九条 限额以下建设工程的招标人不得在工程招标过程中对承包商进行资格预审。

第十条 特殊工程(保密、抢险救灾、特种专业工程)经市、县区政府批准,可由建设单位直接发包,但须到市、县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备案。

第十一条 招标人一般应首先向预选承包商名录中符合投标条件的所有申请人发出招标邀请,符合投标条件的投标申请人不足7名的,招标人应当放宽条件。

第十二条 招标人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不要求投标人编制技术标,或只要求投标人按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写规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
第十三条 投标时投标人必须向招标人支付投资估算价1%的投标保证金,中标后投标保证金并入履约保证金;对未中标的,招标人必须在开标结束后5日内向投标人全额退还投标保证金。
在满足投标人投标的前提下,招投标截止日期可以由招标人自行确定。


第四章 开标、评标和定标


第十四条 限额以下建设工程由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的机构编制预算或拦标价,随招标文件公布,作为确定中标人的主要依据。

第十五条 工程开标一般在当地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有形建筑市场)公开进行,经市、县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批准,也可由招标人自行选定开标地点。开标由招标人主持,相关主管单位、专家和监督人员参加 。

第十六条 由以专家为主、招标人参加的3人以上单数组成评审小组,在监察人员监督下,通过最低报价、抽签和竞拍三种方式确定中标人。
(一)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盖修缮、农田水利、园林绿化、土石方等工程项目,开标后经评审小组审定完全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一律实行最低价中标;同一项目出现两个以上相同低价的,采用抽签方式确定中标人。
(二)合同估算价市级30万元以下、县级1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经市或县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批准,在有效监督下,可以由招标人采用抽签方式确定中标人。
采用抽签方式确定中标人的,招标人提出的工程合同造价应当参照市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同类招标工程的中标价相对标底平均下浮率,结合工程的施工环境和市场情况,由市、县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确定。
(三)经市、县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批准,可以采取竞拍方式确定中标人,竞拍范围和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四)为防止恶意低价中标,影响工程质量,中标人必须向招标人交纳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额为其投标报价与标底价之间的差额,于签订工程合同前支付,交项目法人监管。在工程竣工验收前,除非中标人出现违反工程合同的行为,任何人不得动用履约保证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双方履行完合同所有条款后,项目法人在10日内连本带息向中标人返退履约保证金。中标人不按规定支付履约保证金的,视为放弃中标,由招标人确定次低价投标人为中标者,依此类推。
(五)中标人确定后,承包人要按照规定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廉政合同。
(六)严格限制评审小组的废标行为。除法律法规、招标文件明确规定的废标情形外,评审小组不得对投标文件作废标处理。


第五章 监督管理


第十七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市、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切实加强对市、县区招标投标工作的监管;市、县区监察机关要对招标投标和工程廉政合同进行监察,对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
第十八条 市、县区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政务公开、企务公开的原则,定期公布工程发包承包情况,受理投诉,接受社会监督。

第十九条 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4号)的规定,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责任:
(一)规避招标的;
(二)未按规定进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招标的;
(三)未按规定在预选承包商名录中确定承包人或投标人的;
(四)索贿受贿的;
(五)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与中标人订立合同、拒绝与中标人签订合同或者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另行订立背离原合同实质性内容、擅自提高工程造价协议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
第二十条 承包商在工程承包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从预选承包商名录中予以清除,三年内不得申请入选承包商名录,并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弄虚作假参与投标,或者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名义参与投标或承揽工程的;
(二)串标、卖标、违法转包分包工程的;
(三)向招标人或有关行政管理监督机关和个人行贿的;
(四)中标后不按照承诺履行义务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
第二十一条 领导干部干预或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发包活动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
第二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督促中标人全面履行投标承诺和承包合同,防止因低价中标可能产生的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标准以及挪用施工安全技术设施费用、降低施工安全防护水平等现象。

第二十三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标工程造价的后续监督管理,从严监管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工程合同价格及其结算必须严格按照中标价格执行。违背招标文件、中标人投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协议不得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

第六章 附则

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玉溪市建设局商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玉溪市监察局解释。
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实施。